名词释义
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简称aEEG,振幅整合脑电图;
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简称rSO2,局部组织氧饱和度。
引言
连续型脑电图(C)模式组和非连续型脑电图(NC)模式组。
与非连续型脑电图监测组的患者相比,连续型脑电图检测组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上的神经系统预后明显更好。在试验过程中,C型和NC型的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值均无显著差异。从监测开始到24小时,NC组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的变异系数显着大于C组。
研究方法
对自发循环恢复(ROSC)后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在34℃下给予TTM治疗24小时。TTM的排除标准包括升压药难治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呼吸衰竭(PaO2/FiO2<200)和心脏骤停后晚期。
自发循环恢复后,给予镇静(咪达唑仑0.08 mg/kg静脉注射)和肌松剂(罗库溴铵0.8 mg/kg静脉注射)以控制颤抖,继续输注咪达唑仑0.05~0.1 mg/kg/h、芬太尼1 𝜇g/kg/h、罗库溴铵0.3 – 0.6 mg/kg/h。低温是由冷盐水(4℃,30 mL/kg)和用于维持TTM的表面冷却装置诱导。
在此之后,患者被重新复温,温度变化最高为0.1℃/h。目标管理参数为:平均血压(BP) >65 mmHg, 血氧饱和度SpO2在94% ~97%,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35~45mmHg。
所有患者到达ICU后均应尽快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结合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联合监测。采用左额叶(F3)、右额叶(F4)、左顶叶(P3)、右顶叶(P4) 6个皮下电极进行aEEG监测,地线电极在额叶中线,参考电极在额叶中央中线。
将近红外光谱探针置于患者左侧前额,检测额部脑氧饱和度。aEEG模式分为四类:连续型、平坦型、BS型和ESE型。在监测开始、自发循环恢复(ROSC)后24、48小时分别评估aEEG、rSO2和参数(平均BP、SpO2、PaCO2、Hb和体温)。根据脑电图(EEG)将患者分为两组:连续性脑电(C)型组和非连续性脑电(NC)型组。C型采用连续aEEG模式,NC型采用平坦型、BS型、ESE型aEEG模式。
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板桥医院出院时,由ICU医生使用脑功能分类(CPC)量表评估神经系统预后。CPC得分为1分或2分为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CPC得分为3分或5分为不良预后。
结果分析

如上图所示。(A) C组和NC组各时间点rSO2均值无显著差异。(B) CV =标准差/平均值·100。在监测开始和ROSC后24小时,NC组rSO2的CV明显大于C组。rSO2:局部组织氧饱和度。
参考Storm et al.(2014)的研究,在OHCA复苏后早期预后不良的患者中,rSO2的SD有很大变化。在一项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氧饱和度的研究中,神经预后不良的患者出生后早期的rSO2值较大(Lemmers et al., 2013)。然而,该研究并没有考虑在预后不良的患者中rSO2的SD是否有很大的变化。本研究还发现,NC组rSO2的CV显著大于C组,尽管在任意时间点上C和NC模式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ROSC后早期,NC组rSO2值的变化程度要大于C组。如前所述,大多数C组患者的脑损伤必须是轻微的。提示在脑损伤较严重的情况下,rSO2值在再灌注早期全脑缺血患者中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rSO2与颈内球静脉血氧饱和度存在相关性(Kim et al., 2000), rSO2的变化因素用如下公式表示:
rSO2=SaO2−CMRO2/(CBF ×1.34 ×Hb)
BP、PaCO2影响脑血流(CBF)。相关rSO2的参数没有变化,除了测量开始时的Hb。因此,监测开始时Hb的变化可能会影响rSO2的CV值。
在正常大脑中,压力自动调节保持CBF恒定(Kinoshita ,2016)。因此,在未损伤的大脑中,即使BP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rSO2值的变化也很难观察到。然而,在过去关于PCAS患者CBF的报道中,压力的自动调节机制被破坏了(Sundgreen et al., 2001)。PCAS患者的压力自动调节要么向右移动,要么与血压呈线性相关。根据本报告,神经预后不良的PCAS患者的压力自动调节功能受损,随着BP的变化,可以观察到不同的CBF值。另一份使用NIRSs的报告显示,预后不良的PCAS患者的压力自动调节功能受损(Ameloot et al., 2015)。在神经预后不良的患者中,脑氧饱和度随血压变化而变化;而在预后良好的患者中,即使血压改变,脑氧饱和度也是恒定的。
在本研究中,这种现象似乎从测量开始一直持续到24小时,其他研究也显示这种现象在12小时(Storm et al., 2014)或24小时(Lemmers et al., 2013)持续。Ehara等(2017)报道,在实施CPR的心脏骤停患者中,神经系统不良组的rSO2值在启动体外心肺复苏(ECPR)后显著升高。另一方面,神经良好组ECPR期间脑rSO2值无明显升高。一种解释是,严重脑损伤的患者在ECPR复苏后,其自身调节功能可能立即开始受损,ECPR灌注后CBF增加,导致rSO2值升高。
结论
许多关于低体温下心脏骤停患者的研究也对ROSC术后3 – 6个月的预后进行了评估。因为这项研究评估的是出院时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所以它比一般的评估周期要短。但有报道称,出院时CPC与每年的长期预后相关。
本文认为,在本研究中,aEEG模式、rSO2和神经系统转归数据在预后预测方面是有用的。需要进一步研究aEEG模式、rSO2值和长期预后之间的关系。
文章内容参考自 Ihara S, Sakurai A, Kinoshita K, Yamaguchi J, Sugita A. 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nd Brain Oxygenation for Postcardiac Arrest Patients with 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her Hypothermia Temp Manag. 2019 Sep;9(3):209-215. doi: 10.1089/ther.2018.0051. Epub 2019 Aug 5. PMID: 31381485; PMCID: PMC6744943.